创新型的江门小程序(江门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文/李妹妍
近日,中国政研会公布了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来自江门的《“艺术党课”:推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多场景落地见效》入选。近年来,江门倾力打造“艺术党课”,打破了思政教育过去的传统印象,以“高体验感”全方位覆盖了各个层次的市民群众,真真正正打开了老百姓的“心门”。(9月27日《羊城晚报》)
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如何真正走进群众、取得实效?针对这个问题,江门进行了不少创新探索,打造包括音乐党课、舞剧党课、演说党课、漫画党课、影视党课、雕塑党课等在内的“艺术党课”,用“好听好看好懂”的艺术形式,唱响时代主旋律。据报道,2022年以来,江门通过6类“艺术党课”开展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宣讲800多场(次),覆盖党员群众近500万人次,备受群众好评。
这样的“艺术党课”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在过往的实践中,有的思政工作以较为“刻板”的方式出现,授课者照本宣科,听课者也觉乏味无聊。江门探索推出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党课”,无疑给了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样板: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突破口,打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让思政工作往“新”里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思政工作还停留在“2G思维”,显然跟不上“5G时代”的需求。要有效抓住群众的注意力,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形式上必须推陈出新,变“说教式”为“融入式”,如走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生产车间,通过体验式、沉浸式等互动形式,打开群众的“通感入口”,把思政教育“融”进去;与此同时,内容上必须紧跟热点,如木棉花开之时,带来音乐党课《刑场上的婚礼》,电影《长津湖》热映之时,让群众亲身体验战士们的艰难困苦,把“时令菜”端上课堂,同频共振、学以益智。
另一方面要融入真情实感,让思政工作往“心”里走。说到底,思政工作既是思想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融,唯有融入身边真实案例,倾注真情实感,才更能让人有所触动、引发共鸣。比如富有侨乡特色的“咸水歌”被创意改编后,当地群众听得懂、有趣味,又比如首部侨批舞剧《侨批▪家国》、沉浸式音乐诵读剧《侨批▪中国》,以五邑华侨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唤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这样直入人心的艺术党课,既丰富了党员和群众的精神谱系,又激发了文艺精品的长尾效应,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效果。
文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从江门“艺术党课”一系列创新做法中,我们当对此有更深的体会:推动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既要“走新”更要“走心”,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意味”。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