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魔乐谱代码大全(创魔钢琴乐谱100首)
“石荷州音乐节是德国古典音乐节领域的探路者和榜样”音乐节总监克里斯蒂安·库恩特曾如此自豪地说道。
本周,我们就来聊一聊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简称石荷州)音乐节。石荷州是德国最北端的联邦州,由两部分组成,北部为石勒苏益格,南部为荷尔斯泰因,也是德国唯一一个地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地区。
1985年,美国作曲家、指挥家伯恩斯坦到石荷州旅游,被当地风土人情所深深吸引。一年后,伯恩斯坦再次来到石荷州,与好友指挥家弗朗茨一起创办了石荷州音乐节,并通过自己的声望扩大音乐节的影响力,为此他还放弃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演出邀请。
伯恩斯坦在石荷州音乐节
音乐节践行了伯恩斯坦“Let's make music as friends”的理念,不仅推陈出新,不断提携年轻音乐家,还主动邀请观众参与其中,观摩演出排练,与艺术家形成良性互动。此外,如今的音乐节每年会有两个主题:“艺术家回顾”和“独奏家肖像”,2017年对应这两个主题的分别为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和以色列曼陀林演奏家艾维·艾维塔。
展开全文
以色列曼陀林演奏家艾维·艾维塔
你是一流的格什温,我也是独一无二的拉威尔
很少有人会想到,一个德国音乐节的创立,居然和美国指挥家有关,这大概就是音乐跨文化的魅力吧。本周一的《947爱乐厅-欧洲现场》节目中,将为大家带来另一位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从某种角度看,他和伯恩斯坦有些相似之处,同样游刃于古典与流行风格之间。
格什温可以说是一位大气晚成的音乐家,12岁时家里才添置了一架钢琴。对音乐的极大热情推动着格什温不断探索,自学乐理知识和作曲手法,并通览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中学退学后,他来到纽约“叮砰巷”的雷米克出版公司担任钢琴演奏员和歌谱推销员(注:1890年至20世纪40年代,叮砰巷聚集了几乎所有美国流行歌曲出版商和事务所)。于是白天在出版社弹奏即兴钢琴、晚上去咖啡馆推销乐谱成了这段时间格什温的作息常态。由此,他得以接触到美国的下层社会,以及以爵士乐为主要代表的美国民间音乐。
1905年的叮砰巷(Tin Pan Alley)
有了这些积累,格什温的作曲手法日益长进。1924年他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蓝色狂想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杰作将爵士化的音乐主题和交响化的演绎手法巧妙结合,也因此开创了一种名为“交响爵士”的风格。
与此同时,他受到纽约交响协会的委约,创作了一部钢琴协奏曲,风格接近于《蓝色狂想曲》,但比《蓝色狂想曲》更具音乐的逻辑性。1925年12月3日,卡内基音乐厅自落成以来第一次响起了爵士乐的声音,由格什温亲自担任钢琴独奏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首演成功。正如施特劳斯家族把圆舞曲带入了音乐厅,格什温也成功带着爵士这样的“酒吧音乐”进入了古典音乐的殿堂。
1925年卡内基音乐厅《F大调钢琴协奏曲》首演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这几天平昌冬奥会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而在八年前,韩国选手金妍儿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以技惊四座的花滑表演斩获了自由滑项目的桂冠,而当时的伴奏曲目正是这首《F大调钢琴协奏曲》。
我们不妨看看格什温自己对这首曲目的介绍:“第一乐章使用了查尔斯顿舞曲节奏,它快速而令人激动,体现了美国人生活中青春般的热情性格;第二乐章有一种诗意的夜曲气氛,宁静优美;第三乐章回到了第一乐章的风格,这是一种节奏的喧闹,它狂热地开始,并保持着同样的步调”。
《F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这无疑是最直截了当的导赏。一方面,这部作品基本按照传统的曲式结构进行布局,通过主题材料进行反复和发展,交响性十足。另一方面,从爵士属性来说,该曲引用了布鲁斯音阶、切分节奏(如拉格泰姆节奏Ragtime)、附点节奏等,同时大量使用重音,且与往常重音出现在强拍的常规做法不同的是,这里常常将重音倒置,出现在弱拍弱位上。
视频:什么是格拉泰姆?
这部作品的音乐性如此生动,热烈、恬静、忧郁、奔放的情绪不断切换。古典与爵士的完美融合也令人赞叹,在体育赛场上的亮相更是验证了音乐的出彩。当乐符被赋予想象力后,美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作为2017年度石荷州音乐节的主打艺术家,拉威尔与格什温的作品都被安排在周一即将播出的音乐会中。而关于这两人的一则轶闻也被后人津津乐道:格什温曾谦逊地向拉威尔拜师讨教,但拉威尔却表示“您已经是一流的格什温了,何必屈才成为二流的拉威尔”。
对于拉威尔和格什温这两位音乐家来说,印象派音乐与美国爵士乐的距离似乎有点远,但殊不知,拉威尔和同样来自法国的萨蒂、德彪西一样,都被美国流行音乐所吸引,包括倚重拉格泰姆节奏的爵士乐,这也影响到了拉威尔创作的《G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些许摇摆的感觉已然呼之欲出。1928年3月7日,在拉威尔的生日派对上,格什温作为嘉宾,演奏了《蓝色狂想曲》等作品,这种对复杂节奏的驾驭能力,无不为拉威尔所赏识。
之后拉威尔还创作了《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和《G大调钢琴协奏曲》,爵士的烙印更为深入。前者的作品导言中,作曲家对主题进行了相关介绍,其中之一赫然写道“源自爵士乐,带有布鲁斯音符及切分音”,后者则被视为向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的致敬之作。
《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本周日的节目将呈现拉威尔的另一部名作《库普兰之墓》,这部作品分为《前奏曲》、《赋格》、《弗兰纳舞曲》、《里戈东舞曲》、《小步舞曲》、《托卡塔》等,这些标题表明了音乐体裁源自巴洛克时期,可以说是该作是拉威尔对传统音乐的回归与致敬。但是从音乐语言和创作技巧来看,大量不协和音、重叠和弦、五声音阶的运用,又说明了它是新时代的产物。而这种新旧结合的手法,与格什温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小编不得不慨叹:两位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大师。
两位罗马大奖获得者的“邂逅”
德彪西与布朗热
罗马大奖由法兰西学院(L’Institut de France)于1803年设立,竞选者为巴黎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生,获首奖者能够被保送至罗马学习四年。
法兰西学院
1884年,德彪西凭借合唱作品《浪子》获得罗马大奖。本周三的节目中,我们将听到他的《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15年,属于德彪西的晚期作品。
在一本1917年出版的乐谱中,首页里这么写道:为各种乐器而作的六首奏鸣曲,第一曲:为大提琴与钢琴。遗憾的是,在1918年初的冬季,德彪西在战乱中病逝,而整套作品也最终只完成了三首。
这部作品体现了德彪西晚年的心境,也契合当时的大环境。作品伊始,钢琴在中低音域演奏的强音,直接将主题予以呈示,也为整曲铺垫了气氛,随后大提琴举重若轻般地无缝融入钢琴声部所营造的织体中,犹如一轮初升的太阳般拨开了云雾。
作品的第二乐章,德彪西曾经考虑取名为《对月亮生气的彼埃罗》,似乎想借彼埃罗这一悲剧性的角色来表达社会动荡下的精神焦虑,乐章开始由大提琴模仿吉他拨奏,与钢琴断奏交替渐强演奏的乐段,充满了紧张的画面感。
第二乐章结束后,终乐章不间断进入,曲调也在回旋中活力四现,在大提琴悠扬而热烈的旋律下,似乎也在展现作曲家对战争胜利充满着信心。
1913年,年仅19岁的莉莉·布朗热,凭借四周内创作的康塔塔《浮士德与海伦》赢得罗马大奖,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女性。更具传奇色彩的是,自此,大赛的规则因她而改写:要求所有作品都在四周内完成。
莉莉·布朗热
她的天赋毋庸置疑,但却鲜为人知,这也与她的英年早逝有关。在准备大赛的过程中,她倾注了大量心血,本就体质羸弱的她更是雪上加霜,五年后,年仅24岁的布朗热便撒手人寰。而我们也只能在本周五的节目中,通过五首合唱作品一窥她的才华了。
这里还得说说她的姐姐娜迪亚·布朗热,有乐评称她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老师”,此言不虚,看看她的学生们,足以进入20世纪音乐家名人堂了:伯恩斯坦、科普兰、巴伦博伊姆、菲利普·格拉斯等。虽然她们姐妹俩的名字并没有在音乐史上留下太多印记,但在音乐史作出的贡献无可厚非。
曼陀林?冷门乐器也可以当主角
曼陀林(Mandolin)发源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名字来自意大利语“杏仁”(Mandorla),背部隆起的半圆形也形似杏仁。它的前身为吉坦琴,属于鲁特琴族。在18世纪,人们总是边弹奏曼陀林边唱情歌。
到了19世纪,欧洲乐坛开始冷落拨弦乐器,绝大部分作曲家认为它们仅适合表达淡淡的哀怨,与当时欧洲音乐所推崇的轰轰烈烈的美学基调相去甚远。事实上,虽然曼陀林绝非交响乐团的标配,但确实也能在诸如莫扎特《唐·乔万尼》、马勒《第七交响曲》和《大地之歌》中听到它的声音。
维瓦尔第曼陀林协奏曲,艾维·艾维塔演奏
2017石荷州音乐节的“独奏家肖像”主题聚焦于以色列曼陀林演奏家艾维·艾维塔,可谓独辟蹊径。周二的节目中,我们将欣赏到部分作品。英国作曲家安娜·克莱恩为曼陀林与弦乐队而作的《三姐妹》值得一提,作曲灵感来源于猎户星座腰带上的三颗星。
猎户座(注意它腰间连续的三颗星)
格什温与拉威尔,德彪西和布朗热,看似相去甚远的人,却在本篇导赏中充满了种种联系,就让我们通过音乐去感受吧!
每天20:00,我们都会为您带来一场空中音乐会,所有音乐会由欧洲广播联盟(EBU)授权提供。锁定“947爱乐厅-欧洲现场”,就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FM94.7经典947。具体收听办法可参考本文底部。
2017德国石荷州音乐节
2018/2/19(周一)20:00 放送
指挥:克里斯托弗·艾申巴赫
钢琴:克里斯托弗·帕克
石荷州音乐节管弦乐团
石荷州音乐节合唱团
拉威尔《大圆舞曲》
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达芙妮与克洛埃》
2017德国石荷州音乐节
2018/2/20(周二)20:00 放送
曼陀铃:艾维·艾维塔
单簧管:吉洛拉·费德曼
打击乐:穆拉特·寇斯坎
低音提琴:吉多·雅格
波罗的海克莱默拉塔室内乐团
阿夫纳·多尔曼《曼陀林协奏曲》
欧拉·巴特·哈伊姆 单簧管曲《祈祷》
萨姆·利伯曼 为单簧管和弦乐而作的
《我的朋友米捷利》
安娜·克莱恩 为曼陀林和弦乐队而作的《三姐妹》
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八重奏小品二首》
肖斯塔科维奇 四首流行歌曲的改编曲《快乐的调子》、《多么美好的世界》、《为何哭泣》和《金色婚礼》
皮亚佐拉《自由探戈》和《迷失的鸟儿》
2017德国石荷州音乐节
2018/2/21(周三)20:00 放送
大提琴:杨·沃格勒
钢琴:埃莱娜·格里莫
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舒曼《幻想曲集》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2017德国石荷州音乐节
2018/2/22(周四)20:00 放送
指挥:迈克尔·桑德林
小提琴:贝芭·丝凯德
石荷州音乐节管弦乐团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 芭蕾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曲
2017德国石荷州音乐节
2018/2/23(周五)20:00 放送
指挥:尼古拉斯·芬克
女高音:法妮·安东洛
男高音:托马斯·沃尔
钢琴:菲利普·迈耶斯
石荷州音乐节合唱团
圣-桑《夜之宁静》
勃拉姆斯《五首歌曲》(《守夜人I》、《守夜人II》、《最后的幸福》、《逝去的青春》、《在秋天》)
莉莉·布朗热《五首作品》(《复苏》、《泉》、《塞壬》、《暴风雨中》、《原野上的夜晚》)
勃拉姆斯《四首四重唱》(《哦,美丽的夜晚!》、《晚秋》、《晚歌》、《为什么?》)
2017德国石荷州音乐节
2018/2/24(周六)20:00 放送
指挥:雅库·胡萨
钢琴:伊戈尔·勒维特
班贝格交响乐团
拉威尔《库普兰之墓》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
2017德国石荷州音乐节
2018/2/25(周日)20:00 放送
第一场
男高音:伊恩·波斯特里奇
钢琴:朱利亚斯·德雷克
德彪西《优雅庆典》第二册
拉威尔《舍赫拉查德》
普朗克《路易·阿拉贡诗二首》
第二场
指挥:赫伯特·布隆斯泰特
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
布鲁克纳《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撰稿:x0
编辑:应玥